
2019年6月26日-27日,第十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近1200名教育信息化領域專家和學者、教育行政部門主管領導、各省教育廳信息中心主任、學校校長、信息技術教師以及國內外企業代表齊聚一堂,以“智慧賦能﹒變革創新——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為主題,深入探討如何在新時代、新技術的背景下,探索教育部門的智能化服務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
強智科技實力亮相
強智科技作為業界領先的教育信息化服務提供商,應邀參加此次盛會,并展示了強智科技新產品——新一代智慧教學整體解決方案、智慧校園創優解決方案,以及與北京數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高校畢業生成績認證服務平臺,與會者近距離接觸強智科技最前沿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受到各位專家學者及教育界領導、企業界代表的駐足參觀和深入了解。
強智科技將繼續潛心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從高校自身的需求出發,推出更具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產品,深入推廣應用,積極開展合作,為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屆論壇概況
本屆論壇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山東省教育廳、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的指導和支持,由《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山東大學、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煙臺職業學院協辦,煙臺市教育局承辦。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建聰致辭
李建聰主任在致辭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個文件的相繼發布,繪就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戰線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構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等方面著力,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提供重要動力和有力支撐。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申培軒致辭
申培軒院長在致辭中表示,山東作為中國東部沿海開放省份,緊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浪潮,緊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工作安排,積極進行了探索。他對當前山東省教育信息化情況作了介紹,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體思路。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致辭
韓民秘書長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教育變革提出了新的路徑。他提出,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走好未來智能教育發展之路,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推進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實的支撐。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作主題發言
在主論壇環節,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以《大數據分析助力學術人才評價》為主題,向與會者介紹了“基于大數據的學術人才評價系統”。石勇參事表示,基于大數據挖掘進行學術人才評價的優勢是:提前預測,發現人才;多維分析,確認人才;記錄過程,跟蹤人才;公平判定,辨識人才。他認為,大數據評價學術人才,不同于行政主導的思路,指標體系要隨著社會對科技的需求而動態調整,而不能僵化;大數據挖掘的學術人才評價,除了傳統的基于科學共同體的評審之外,還應推進學術人才分類評價;學術人才評價要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去實施,利用大數據挖掘系統自動判斷,避免人為的道德因素影響客觀評價。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鐘秉林作主題發言
隨后,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鐘秉林作了題為《迎接信息科技驅動下的教育變革》的主題報告。鐘秉林會長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途徑。他認為,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融合,能夠創造更加個性化、適應性、終身性的學習環境,支持個性化學習、提供教學過程適切服務、提升學業測評精準性并促進交叉學科的發展;還能夠挑戰教師的傳統角色和權威地位,部分知識性教學角色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凸顯教師創新型、啟發式教學的育人功能;還會沖擊學校的人才培養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和就業市場,簡單、重復性勞動將被替代,部分職業會消亡,新的職業將會產生。

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兼青島校區黨工委書記張永兵作主題發言
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兼青島校區黨工委書記張永兵作了題為《全員參與,技術賦能——山東大學信息化工作創新實踐》的主題報告。張永兵校長從理念創新為先導、機制創新求突破、技術賦能提水平、信息化建設成效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山東大學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創新實踐。
在接下來的兩天內,論壇圍繞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互聯網+教育服務、高等院校智慧校園構建與應用、智能制造與產教融合、信息素養與創新能力提升、教育網絡信息安全等議題開設分論壇,全方位、多視角探討教育信息化領域熱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