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校園一卡通有什么特點?國內高校早前的校園一卡通系統不斷進行平臺的功能擴展及應用和技術的拓展升級,基本按照校園支付類、身份識別類、自助服務類、管理決策類等幾大方面應用為建設內容,但隨著智慧校園的發展和師生需求不斷提升,早前的校園一卡通系統面臨著多平臺對接、數據融合、充值支付實時性等問題,用戶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有待提升。那么基于微服務技術的校園一卡通有什么特點呢?

一、統一支付
統一支付服務是為學校提供多場景支付。通過與銀行、銀聯及支付寶、微信的對接,實現聚合支付和統一結算。統一支付平臺構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活動與場景相匹配”的線上、線下支付體系,賦能校園智慧支付場景。在線下場景可通過校園一卡通(刷卡、掃碼)實現,在線上則通過繳費平臺,實現線上繳費的功能。
二、人臉認證
人臉認證服務是為學校各類信息化應用提供通過人臉信息進行身份識別認證。通過構建全校師生人臉基礎信息庫和識別算法,師生在人臉信息采集時或通過手機和自助拍照機自助更換照片時,實現人臉識別可用比對,保證入庫的人臉信息均滿足識別標準,從源頭保障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用性,從而實現了將人臉識別快速應用到身份識別、信息核驗、智能消費等多個領域。
三、物聯網服務
物聯網服務是為各類一卡通外延設備提供快速接入物聯網服務。通過建立統一設備接入規則,實現了校園一卡通系統的軟件和硬件的分離,學校可自主選擇使用各類會議簽到設備、人臉識別設備、通道設備等,并可以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控管理。
四、開放服務
開放服務是為學校其他信息化應用提供一卡通應用和數據接口。通過開放平臺可以方便快捷地接入與一卡通對接的應用,并可靈活控制對接系統的接口權限,同時實現入口、用戶、數據等資源的開放,實現身份識別、繳費、門禁等應用的快速構建。
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校園一卡通系統進一步與智慧校園數據融合的能力,梳理業務數據,整合其他業務系統、校情數據等,多維度、多層次地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為科學管理高校提供了有力支撐。